《明史·葉盛傳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
葉盛,字與中,昆山人。正統十年進(jìn)士,授兵科給事中。師覆土木①,諸將多遁還,盛率同列請先正扈從失律者罪,且選將練兵,為復仇計。郕王即位,例有賞賚,盛以君父蒙塵辭,不許。
也先迫都城,請罷內府軍匠備征操。又請令有司儲糧料給戰士,遣散卒取軍器于天津,以張外援。三日間,章七八上,多中機宜?芡,進(jìn)都給事中。尋命出安集陳州流民,景泰元年還朝。廷臣議事,盛每先發(fā)言,往復論難。與議大臣或不悅曰:“彼豈少保②耶?”因呼為“葉少!。然物論皆推盛才。
英宗復位,盛遭父憂(yōu),奔喪。天順二年召為右僉都御史,巡撫兩廣。乞終制,不許。時(shí)兩廣盜蜂起,所至破城殺將。諸將怯,不敢戰,殺平民冒功,民相率從賊。盛與總兵官顏彪破賊寨七百余所。彪頗濫殺,謗者遂以咎盛。六年命吳禎撫廣西,而盛專(zhuān)撫廣東。
憲宗立,議事入都,給事中張寧等欲薦之入閣。以御史呂洪言遂止,而以韓雍代撫廣東。初,編修邱濬與盛不相能。大學(xué)士李賢入濬言,及是草雍敕曰:“無(wú)若葉盛之殺降也!笔⒉恢帽。稍遷左僉都御史,代李秉巡撫宣府。請量減中鹽米價(jià),以勸商裕邊。復舉官牛官田之法,墾田四千余頃。以其余積市戰馬千八百匹,修堡七百余所,邊塞益寧。
成化三年秋,入為禮部右侍郎,偕給事毛弘按事南京。還改吏部。出振真定、保定饑,議清莊田,分養民間種馬,置倉涿州、天津,積粟備荒,皆切時(shí)計。
八年轉左侍郎。十年卒,年五十五,謚文莊。
盛清修積學(xué),尚名檢,薄嗜好,家居出入常徒步。生平慕范仲淹,堂寢皆設其像。志在君民,不為身計,有古大臣風(fēng)。
。ü澾x自《明史·葉盛傳》)
【注】 ①土木:指“土木堡之變”。英宗朱祁鎮親征蒙古瓦刺,在土木堡突遭瓦刺軍圍攻,全軍潰敗,英宗被俘。 ②少保:官名,輔佐太子。明清少保皆為正二品。
4.下列句子中加點(diǎn)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(3分)
A.時(shí)兩廣盜蜂起,所至破城殺將
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(yè)解惑也
B.請量減中鹽米價(jià),以勸商裕邊
以御史呂洪言遂止
C.復舉官牛官田之法,墾田四千余頃
窮且益堅,不墜青云之志
D.志在君民,不為身計,有古大臣風(fēng)
為降虜于蠻夷,何以汝為見(jiàn)
5.以下各組句子中,全都表現葉盛“志在君民,不為身計”的一組是(3分)
、汆J王即位,例有賞賚,盛以君父蒙塵辭
、跁r(shí)兩廣盜蜂起,所至破城殺將
、凼⒉恢帽
、苋臻g,章七八上,多中機宜
、葑h事入都,給事中張寧等欲薦之入閣
、拮h清莊田,分養民間種馬,置倉涿州、天津,積粟備荒
A.①③⑤
B.①④⑥
C.②③④
D.②⑤⑥
6.下列對原文有關(guān)內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土木堡之變后,葉盛首先請求懲處皇帝侍從的罪行,同時(shí)積極選將練兵,為復仇做準備。他不接受新帝即位的按例賞賜,但沒(méi)有被允許。
B.英宗復位后,天順二年葉盛巡撫兩廣。當時(shí)兩廣盜賊四起,眾位將領(lǐng)膽怯不敢迎戰,葉盛與總兵官顏彪一同率軍攻破了盜賊的寨子七百多座,得到了普遍的稱(chēng)頌。
C.葉盛出京到真定、保定去賑濟災民,很切時(shí)地向朝廷建議清理大戶(hù)田莊,分養民間種馬,在涿州、天津設置糧倉,積貯糧食,以備荒年。
D.葉盛平生仰慕宋代賢臣范仲淹,在廳堂和臥室都擺放著(zhù)范仲淹的畫(huà)像。五十五歲去世,謚“文莊”。
7.把文中畫(huà)橫線(xiàn)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(yǔ)。(10分)
。1)與議大臣或不悅曰:“彼豈少保耶?”因呼為“葉少!。(5分)
。2)盛清修積學(xué),尚名檢,薄嗜好,家居出入常徒步。(5分)
參考答案
4.【C】 A第一個(gè)“所”為助詞,放在動(dòng)詞前面,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“所……的地方”;第二個(gè)“所”與“以”構成復音虛詞“所以”,相當于“用來(lái)……的人”。B第一個(gè)“以”為目的連詞,“來(lái)”,第二個(gè)“以”為介詞,“因為”。 C兩個(gè)“之”都是助詞,譯為“的”。D第一個(gè)“為”是介詞,“替”,第二個(gè)“為”是語(yǔ)氣詞,無(wú)意義。
5.【B】第②項是兩廣盜賊猖獗的情形。第⑤項是他來(lái)京都,給事中張寧想推薦他。①③④⑥項都能表現他的“志在君民,不為身計”。
6.【B】 B“得到了普遍的稱(chēng)頌”與文意不符,屬于無(wú)中生有。
7.(1)參與商議的大臣有的不高興地說(shuō):“他難道是少保嗎?”因此叫他“葉少!。[得分點(diǎn):“與”“或”“因”各1分,句式句意2分]
。2)葉盛操行潔美、學(xué)識淵博,崇尚名譽(yù)和禮法,少有嗜好,家居出入常常步行。[得分點(diǎn):“清修積學(xué)”“檢”(約束,限制,引申為“禮法”)“薄”各1分,句意通暢2分]
[參考譯文]
葉盛,字與中,昆山人。正統十年中進(jìn)士,授予兵科給事中。軍隊覆滅在土木堡,眾將大多逃回,葉盛率領(lǐng)同僚請求首先判定皇帝侍從違法的罪行,并且挑選將領(lǐng)訓練士兵,為復仇做準備。郕王即位,按慣例有賞賜,葉盛以皇上蒙難而推辭,沒(méi)有被允許。
也先的部隊逼近都城,葉盛請求取消內府軍匠的.差役而作為征發(fā)操練的后備。又請求命令官吏儲備糧草飼料供給戰士,派遣零散歸來(lái)的士卒到天津取武器,以擴大外援。三天時(shí)間,奏章上呈七八次,大多切中要害?苜\撤退后,進(jìn)升為都給事中。不久,命令他出京去安撫召集陳州的流民,景泰元年回朝。朝廷大臣商議政事,葉盛每次都先發(fā)言,反復辯論詰難。參與商議的大臣有的不高興地說(shuō):“他難道是少保嗎?”因此叫他“葉少!。然而輿論都推崇葉盛的才華。
英宗復位,葉盛碰上父親去世,回家丁憂(yōu)。天順二年,召回任右僉都御史,到兩廣任巡撫。請求服滿(mǎn)喪期,不許可。當時(shí)兩廣盜賊四起,所到之處攻破城池殺死將領(lǐng)。眾將膽怯,不敢迎戰,殺死平民冒充功績(jì),老百姓相繼投奔盜賊。葉盛與總兵官顏彪一同率軍攻破盜賊的寨子七百多座。顏彪多濫殺無(wú)辜,指責的人就歸咎于葉盛。天順六年,命令吳禎到廣西任巡撫,而葉盛專(zhuān)任廣東巡撫。
憲宗即位后,葉盛商議政事進(jìn)京,給事中張寧等人想推薦他進(jìn)入內閣。因御史呂洪的話(huà)而停止,而派韓雍代替他到廣東做巡撫。當初,編修邱濬與葉盛不和。大學(xué)士李賢聽(tīng)取了邱濬的話(huà),到這時(shí)起草給韓雍的敕令中說(shuō):“不要像葉盛一樣屠殺投降的人!比~盛沒(méi)有進(jìn)行辯解。不久升任左僉都御史,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撫。(葉盛)請求酌量減少鹽米的價(jià)格來(lái)鼓勵商人,使邊境富裕。又提出官牛官田的方法,開(kāi)墾田地四千多頃。用屯墾的結余購買(mǎi)了戰馬一千八百匹,修建城堡七百多座,邊塞更加安寧。
成化三年秋天,葉盛進(jìn)京任禮部右侍郎,偕同給事毛弘到南京辦事;鼐┖蟾牡嚼舨。出京去真定、保定救濟饑荒,請求清理豪強大戶(hù)的田地,分別飼養民間的種馬,在涿州、天津設置糧倉,積貯糧食以備荒年,這些都切中時(shí)弊。
成化八年轉為吏部左侍郎。成化十年去世,享年五十五歲,謚“文莊”。
葉盛操行潔美、學(xué)識淵博,崇尚名譽(yù)和禮法,少有嗜好,家居出入常常步行。平生仰慕范仲淹,廳堂和臥室都有他的畫(huà)像。他的志向在于以君民為主,不為自己謀劃,有古代大臣的風(fēng)范。
【《明史·葉盛傳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】相關(guān)文章:
《明史·葉盛傳》原文及譯文07-03
《明史·葉盛傳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-14
《明史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-16
《明史·楊繼盛傳》閱讀訓練及答案06-26
明史·楊繼盛傳閱讀附答案11-15
《明史韓文傳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1-02
明史·葉旺傳的原文及翻譯06-18
《明史》閱讀答案翻譯07-15
《明史》閱讀答案及翻譯07-01